• 全國
    [切換]
  • 400-818-0011 是金子必會發(fā)光

    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運營機構

    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>教育新聞 >

    大數據助力教育督導科學化

    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5-07-20 10:40:12
    分享:

    收集數據,把數據融入易懂的形式中,讓數據講故事,并且把故事講給別人聽。這描述的是當下一種時髦的職業(yè),大數據工程師?! 〈髷祿?,當下...

    “收集數據,把數據融入易懂的形式中,讓數據講故事,并且把故事講給別人聽。”這描述的是當下一種時髦的職業(yè),大數據工程師。
    “大數據”,當下當仁不讓的“熱詞”。隨著移動互聯(lián)網、物聯(lián)網的蓬勃發(fā)展,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風暴席卷各個行業(yè)領域,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、生活和工作方式。與傳統(tǒng)數據相比,大數據具有數據體量巨大、數據類型繁多、處理速度快、數據可重復利用、價值回報高等特點,為我們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,即各種決策和行為將日益基于數據分析做出,而不是像過去更多憑借經驗做出。
    大數據的運用,為教育改革和發(fā)展,尤其是教育督導的開展,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依據。
    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,對海量數據的快速收集與挖掘、及時研判與共享,積累過去、分析現在、預測未來,推動督導決策制定更加科學。通過運用大數據思維,從事件問題的個性中找到共性和關聯(lián),透過現象找到問題的癥結,有針對性、有重點地開展督導,并通過教育督導各類共享平臺、公開系統(tǒng)的建立,推動督導工作開展更加高效。通過運用大數據思維,創(chuàng)新教育督導方式,可改變督導手段單一、督導效率低下、對被督導對象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等現狀,推動督導手段更加豐富。通過教育督導結果公開的常態(tài)化,形成倒逼機制,使社會公眾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、學校規(guī)范辦學和提高教育質量等工作的監(jiān)督有力有為,推動結果運用更加有效。
    以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(fā)展督導評估認定為例,通過運用大數據手段,我們對申報縣(市、區(qū))的各類報送數據進行對比分析,并運用統(tǒng)計學對學校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、儀器設備、師生比等8項指標,科學計算出小學、初中綜合差異系數。2014年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時,利用網絡公開資源對大量數據進行搜集、整理和匯總,客觀分析全國本科教學質量現狀,為有針對性地開展評估工作奠定了基礎。
    應當注意的是,從大數據到實際應用,其間要經歷一系列知識轉換、科學分析。因此,如何利用大數據來服務教育督導,將大數據信息轉化成工作成果,推進教育督導科學化,依然面臨挑戰(zhàn)。
    充分利用大數據創(chuàng)新教育督導理念與制度,提高督導決策的前瞻性,增強督導機制的科學性是當務之急。大數據背景下,教育督導各項工作變得零散、即時、多元、高效,業(yè)務量巨大,如果無視現實情況而只是由決策者憑自己有限的理解、假想、推測“拍腦瓜”決策,或者還是依賴于傳統(tǒng)的調研、座談、聽匯報等長周期且受限于行政程序的方式開展督導工作,效率與有效性將受到質疑。因此教育督導必須運用大數據創(chuàng)新工作理念、推動教育督導適應信息時代形勢,進一步強化“用數據說話”的思維習慣和工作理念,提高教育督導的前瞻性。同時,要從制度框架方面推動督導大數據平臺的建設,建立數據庫資源的共享和開放利用機制,打破數字鴻溝、信息孤島等壁壘,形成各級各類教育、各級教育督導部門都能共享的教育督導大數據中心。
    充分利用大數據創(chuàng)新教育督導手段和督導結果使用,推動督導方式的現代化、強化督導問責的精準度,是重中之重。教育督導要大膽運用信息技術創(chuàng)新督導方式方法,推動督導手段多元化、現代化。應不斷拓寬督導信息報送渠道,采集更多數量、更多形式、更多角度的督導信息。同時,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對各類教育督導報告的項目、結果進行整合分析,形成客觀全面、更具說服力的教育督導結果大數據,準確判斷各級政府在履行教育職責、各類學校在規(guī)范辦學行為和提高教育質量方面存在的真實問題,實現有效問責,增強教育督導結果使用的權威性和準確性。
    技術的變革,會讓原本難以推動的事情變得簡單易行,大數據的誕生正是如此。期待在大數據的助力下,未來的教育督導工作更現代、更科學!

    標簽:

    教育督導         數據        
    走進知金| 網站地圖| 廣告與合作| 聯(lián)系我們| 誠聘英才| 學籍查詢| 學歷查詢| 學歷認證| 網絡教育專升本
    知金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國咨詢電話:400-818-0011 傳真:010-63174439
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中關村南大街9號理工科技大廈705室
    京ICP備14053618號-4 京公網備11010802010607   

   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110報警服務 中國文化市場舉報熱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