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藥假酒假種子,假票假證假文憑。在這個假貨橫行的年頭,假身份恐怕是最大的"假貨"了。找工作、升職稱、考公務員,甚至加官晉級不是要有文憑有學歷嗎?前些年這些很讓一些人牽心揪肺的大難題,這幾年因為有了制造假證件的"專業(yè)戶",問題也就愉快的解決了。花點錢兒,就可以拿到你想要的那所大學的畢業(yè)證書,均可"保質保量"讓你如愿以償。
可"假學歷"終究是假的,所以你又夜不能寐,寢不能安,或誠惶誠恐,或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生怕有一天會被單位、同事…揭發(fā),弄個雞飛蛋打的可悲下場,最終是"賠了夫人又折兵啊"。一句話,辦這假文憑是要承擔風險的。
那么辦假學歷被揭穿會怎樣?有哪些危害呢?
一旦被用人單位發(fā)現(xiàn)會以欺詐為由確認勞動合同無效,并不支付經(jīng)濟補償金。情節(jié)嚴重的還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
早在2001年7月3日,“兩高”發(fā)布的《關于辦理偽造、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、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》就明確規(guī)定,對于購買和使用假文憑的,以偽造事業(yè)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。可見無論購買還是使用假文憑,都已涉嫌違法。對學歷造假之人,難道不該追究法律責任?
1998年教育部、公安部發(fā)布的《關于加強學歷、學位證書管理和嚴厲打擊偽造、買賣學歷、學位證書的通知》,提出“使用假證書者由其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”?梢,即便不追究法律責任,也應該追究行政責任!罢\信走遍天下,失信寸步難行”。我們正在建設誠信社會,顯然,學歷造假有違誠信,不付出代價,就難以吸取教訓。在信用為王的時代,誠信就是真金白銀,就是金不換的氣質與魅力。我們已進入陌生人社會,如果人人都講信用,社會信用度就會越來越高,各種交易成本就會降低,社會治理也會越來越順暢,每個人都是受益者。